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的“绣球”终于抛了下来。
5月4日,路透社报道称,特斯拉确认在上海建设第二工厂,该工厂将生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年产能为45万辆。
中国证券报也通过多个消息源交叉验证了这一消息。其记者在数月前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实地探访时也曾了解到,位于当前特斯拉厂区附近两百米左右的一大片土地,已纳入未来可能的新厂区规划。
新工厂完成扩建后,将助力特斯拉将上海工厂的总产能提升至每年100万辆,成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
不过,截至发稿,特斯拉中国暂未进行明确回应。
第二工厂浮出水面
自今年1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表示,将在中国建设第二个超级工厂以来,关于特斯拉中国新工厂选址的传闻一直未断。
最近的一次就在两周前。4月24日,珠海产业发展大会披露信息,近期重点对接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已初步洽谈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及优品车,探讨合作可能性。
业内认为,上述消息也释放出珠海市欲参与争夺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的信号。
在此之前,已有沈阳、广州、深圳、青岛、宜宾、重庆、合肥、武汉、西安等9个城市与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项a目传出“绯闻”。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对特斯拉而言,当地产业链配套是否完整,是其选址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降低成本,使利益最大化,是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企业共同的追求。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交付48.4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35%,占特斯拉年度全球总交付量的51.7%。
亮眼数字的背后,进一步证明了“上海模式”的成功。
回望2018年10月,特斯拉仅支付了9.73亿元就成功摘得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Q01-05地块,该工业用地总占地面积86.5公顷,合计约1300亩。
除了土地优惠政策,上海市还提供了税收优惠。2019-2023年期间,上海超级工厂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为15%,低于25%的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
与此同时,从2019年开始,特斯拉每年都获得了上海市提供的现金补助奖励,且上海市多家金融机构也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按照约定计划建成投产提供了资金保障。
截至目前,虽然特斯拉中国方面暂未进行明确回应,但业内已基本普遍认同这一消息。且该消息一出就迅速冲上热搜,“刷爆”朋友圈。
成为储能巨头
事实上,特斯拉自诞生之日起就自带光环,特斯拉及其创始人马斯克也频繁活跃在汽车行业朋友圈。
其中,关于特斯拉的涨价、降价、供应链、工厂选址等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也是“家常便饭”。但在近期这波频繁刷屏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其上交的那份亮眼财报。
4月21日,特斯拉发布Q1财报。一季度总营收为187.56亿美元,同期增长81%;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同期增长658%;生产汽车30.54万辆,同比增69%;交付31.01万辆,同比增68%。
面对如此成绩,业内表示并不惊讶。因为过去十年,在马斯克的带领下,特斯拉凭借一己之力重塑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聚光灯下,99%的目光会被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吸引,鲜为人知的是其能源业务,尤其是电池储能系统同样取得令人惊艳的成绩:2022年第一季度,储能业务装机量 846MWh,同比增长 90%。
4月19日,特斯拉公开了其最新Megapack储能项目,容量达360MWh,可为6万户家庭供电。这是特斯拉最大的Megapack项目之一。
去年,特斯拉还与该项目合作方——美国可再生能源公司Arevon签署了Megapack电池储能系统(BESS)2GW/6GWh的供应协议。这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项电池储能订单。
特斯拉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储能业务全年装机3992MWh,同比增长32%。
根据此前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将达19.9GWh。这代表着特斯拉目前已占据全球储能市场份额的20%左右。
在储能这一新兴领域,特斯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巨头。
不过,尽管已成为新能源行业公认的标杆,但其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布局并非坦途,至今仍然面临着运维和价格的挑战。
运维和价格两大挑战
运维之困:2019年9月,沃尔玛一纸诉状将特斯拉告上了法庭,声称特斯拉(原为SolarCity)的太阳能板导致七家商店屋顶起火。亚马逊随后也进入反特斯拉的大阵营,表示特斯拉太阳能板是导致加州仓库火灾的元凶。矛头直指特斯拉在运维上的“广泛、系统性的疏忽”。
除了太阳能板质量问题外,储能电池安全问题也在近两年被推上风口浪尖。刚刚经历过的北京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件、美国亚利桑那LG电池储能站起火、宁德时代电池回收工厂爆炸、韩国储能电站多起起火爆炸等频发,加深了人们对电池安全性的考量。
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设计固然重要,如何通过高效运维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可能的灾难性后果,也成为特斯拉今后一大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光伏、储能落地,特斯拉是否拥有优秀的运维能力,以支撑住如此庞大复杂、迭代迅速的产品群?是否能快速准确地处理平衡消费者、企业、电网、新能源开发商等B2C、 B2B客户群体的各类问题?
在聚光灯下,上述所有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特斯拉能源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而众所周知,特斯拉电动车售后服务经常被人所诟病,去年有河南的维权车主张女士而今部分车型的减配风波还在继续发酵中。
希望能源业务不要重蹈覆辙。从例行维护、巡检、部件修理,到故障预测,电池寿命管理、控制策略优化、不断升级用户体验,特斯拉能源的运维之路,可谓道阻且长。
价格大战:当前电池价格战愈演愈烈,储能系统也因此降本速度远超预期。美国能源环境署EIA发表报告显示,储能成本已在三年内下降70%,并预计以每年8%的速度持续下降。
国内更是如此,青海光伏竞价储能项目投标价格早已跌破$200/kWh大关,最低报价是令人咋舌的1.06元/Wh ($160/kWh)。
国内业界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推出CTP、刀片电池,在电池技术上不断寻求突破,阳光能源等整合商也从光储逆变器方向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远征,来到特斯拉的眼皮底下,以超低价、出货速度、和日趋成熟的硬件技术和整合能力,在欧美和泛亚太市场初绽头角。
除了老牌能源公司、电池生产商也不惜砸血本入场,大批创业公司也企图弯道超车。比如借壳上市、被大众、比尔盖茨垂青的QuantumScape透露其固态电池已经解决了充电时间、寿命、安全、温度等长期难题。
获得7600万美元融资的明星初创公司Form Energy也即将在明年部署首个150小时超长时电网侧储能电池系统并,商业化成功后成本可低至$10/kWh。各个公司可谓铆足了劲,为压低成本上各显神通。
虽然特斯拉向来不以低价为卖点,而在品牌溢价有限的能源行业,度电成本才是关键。发生在全球光伏行业的价格厮杀和重新洗盘,已悄悄在储能赛道上再度上演。
特斯拉能否凭借供应链以及自身的品牌与技术优势,重塑产业格局?我们拭目以待。
(注:部分资料源于公众号小张同学的硅谷随笔《深度解析:特斯拉的能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