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天然气紧缺为欧洲能源独立按下“加速键”

当前,世界多国正在按照《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承诺加紧推进能源转型,为实现协议目标而努力。但俄乌冲突的爆发给全球化石能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天然气市场。作为欧洲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正成为当前紧张局势的角力点。 

           

能源大国市场地位的此消彼长 

作为“OPEC+”联盟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世界能源贸易中占比高。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版),2020年,俄罗斯出口原油2.6亿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的12.3%;成品油净出口1.1亿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的9.7%;管道天然气净出口1867亿立方米,占全球出口量的24.7%;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出口404亿立方米,占全球出口量的8.3%;煤炭出口5.7艾焦,占全球出口量的17.8%。二是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高。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版),在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化石能源中,原油、成品油、管道天然气、LNG、煤炭分别占欧洲进口量的29%、38.9%、37.5%、15%和50.2%,可见俄罗斯在欧洲能源供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三是俄罗斯化石能源在亚太地区有较高影响力。俄罗斯的煤和LNG主要出口到中国、日本和韩国,原油则主要是出口到中国,2020年达到了8430万吨,占中国进口量的15%。 

当前形势给全球能源市场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球能源合作与贸易风险大幅上升。在冲突背景下,贸易的不稳定带来了能源价格的全面走高,目前国际原油价格重新回到了11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天然气、煤炭价格同步上涨,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性显著增强。 

二是欧洲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俄罗斯被市场边缘化。全球能源流向格局开始发生调整,美国、澳大利亚、中东等地开始向欧洲增加能源供应,尽管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替代俄罗斯能源,但长期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美国和中东在国际油气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三是俄罗斯能源被迫寻找东向出口,但短期内难有大的突破。中国、印度等大国都有接收更多俄罗斯天然气的潜力,但受制于管道和接收站等基础设施,短期内的新增量将非常有限;日本和韩国天然气消费接近峰值,新增量有限,而且随着日韩在战略上靠近美欧,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煤炭的动力都严重不足,很有可能会努力增加从其他渠道进口。四是新能源等替代能源会加速发展。随着俄罗斯能源西向出口受阻,东向出口开拓需要时间,在此期间,碳中和导向下的全球能源结构将加速转型,俄罗斯的化石能源或将面临被隔离在世界主要能源市场之外的情况。 

天然气供应紧张,对能源低碳转型影响有限 

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三种化石能源中,俄乌冲突对于天然气市场的冲击最大。这是因为天然气运输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管道运输为主,调整难度大;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对居民等终端用户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进口国的社会稳定;天然气是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直接决定转型的成败。因此,天然气市场的运行情况成为近期国际能源市场的热点,国际社会普遍对天然气供需前景和能源低碳转型进程表示担忧。但从国际天然气市场运行的实际来看,情况可能并不那么悲观。 

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受全球经济预期下行、碳减排政策持续推进等因素影响,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回归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2022年东欧局势的恶化加剧了欧洲市场对天然气供应收紧的担忧,且俄罗斯供欧洲管道气将有130亿立方米的合同到期,但这仅占欧洲自俄罗斯进口量的不到8.3%。同时,美国LNG增产、欧洲启用备用产能和各种保障供应措施,基本能实现天然气的供需平衡。以此为基础,如果德国等主动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虽然会进一步加剧俄罗斯以外天然气市场的供应负担,但估计总体缺口不会太大。 

近期天然气价格的高企会对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市场会发挥调节供需的作用,各国需求均会得到较好的满足。同时,受此次事件影响较大的国家都主动提出不会因此而影响能源低碳转型进程。例如,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在调整能源结构中,仍然坚持以净零排放为主要准则,这表明实现碳中和已经是欧洲国家的普遍共识。同时,美国和中国等世界大国也都在坚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俄乌冲突带来的天然气市场供需紧张对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进程的影响将会非常有限。 

此外,短期内也不排除部分国家在面对能源需求的“急”和供给调整的“滞”的矛盾时,为了应对这种失衡而向煤炭回归,但这不会成为发展的趋势。 

能源安全成为欧洲的第一目标 

面对俄乌冲突带来的复杂局面,欧洲各经济体普遍感受到对单一国家能源过度依赖的被动性,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国家安全与国民生存安全等问题。因此,对欧洲各经济体而言,经济效益不再是首要的考量因素,长期的能源安全成为第一目标。因此,无论油、气还是煤,欧洲各经济体都选择重组产业链,调整物流网,寻找替代供应国或替代能源。今年3月,欧盟提出了《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REPowerEU)。该方案的目标是大力加速清洁能源转型,将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减少三分之二,即大约1000亿立方米,提高欧洲的能源独立性。 

短期内,稳定能源零售价格是欧洲各经济体的首要任务,例如向面临高能源成本的企业提供援助,拟定对意外收入和碳交易收入的临时税收政策;调整能源分配结构,推动成员国联合采购天然气以控制成本、增加储备,集中力量保证2022年冬季的天然气供应。 

长期来看,目前欧洲各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补气”措施。 

一是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使天然气供应体系多样化,加速发展光伏、甲烷和可再生能源制氢,以电气化代替化石能源消费。 

二是寻找新的天然气来源。据评估,从美国和卡塔尔等国增加的天然气进口量,可以解决欧洲600亿立方米的需求。美国已经推出一项计划,到2022年年底向欧盟额外供应最多150亿立方米的LNG;德国与卡塔尔也于近期达成了长期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意大利与阿尔及利亚达成协议,意大利计划从阿尔及利亚进口天津起增加约40%。 

三是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德国已经决定加速在威廉港(下萨克森州)和布伦斯比特尔(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建设两个LNG接收站,将来也可以用于液氢的接收。四是启动新的能源战略。英国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将在核能和新能源等领域加大投入,北海油气田的再开发也是一个选项。五是向能源用户提供补贴,稳定经济运行。法国将对能源成本设置价格上限,同时计划支出超过240亿欧元来应对能源价格上涨,保护法国家庭的购买力。在具体操作上,法国主要天然气供应商GRDF可能准备采取特殊措施减少大型工业用户或购物中心的天然气使用,个人用户、公共服务及军队将不受影响。 

对中国能源转型的启示 

首先,能源进口应多元化。从欧洲,尤其是德国等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看,无论是石油、天然气还是煤炭,都存在对单一国家依存度过高的问题。这种做法符合经济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但对可能出现的各类供给中断冲击难以有效应对。因此,中国应尽可能促进能源进口来源地的多样化,以降低单个来源地供给中断的冲击。 

其次,能源结构需多元化。随着能源需求规模的扩大,对种类较少的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也会产生风险。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欧盟第一次同时面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三种能源的供给风险,这在世界能源史上也是罕见的,其风险度一定程度上超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随着世界能源科技革命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各类新兴能源品种加入到供给结构中,为各国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也会降低供给中断的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对非化石能源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种能源在其供给潜力范围内发挥效能。 

再次,能源储备需充足。欧洲地区近些年在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方面比较激进,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先锋,2021年欧洲可再生能源生产乏力,被迫利用天然气来补充发电缺口,再加受制于开发环境等因素,区域内天然气产量减少,库存降低至历史低位,加剧了天然气的供需紧张情况。这也意味着,无论是从应对短期的外部供给中断,还是气候变化对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影响,基于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各国都需要更多的天然气储备来应对可能的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增加对能源储备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应对能源转型中各类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 

最后,提高能效并加强节能。从欧盟新的能源战略方案中可以看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应对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重要措施,既有短期效应,也有长期效应。短期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节能,长期可以通过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来节能。中国应利用市场和价格手段,运用财政鼓励手段,加强宣传与监督,以提高能效和加强节能来保障能源安全。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能源与金融研究所所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