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利好政策接连不断,资本纷纷入场,一面是产业链涨价、能耗双控、疫情困扰,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魔幻般的2021年。在这段魔幻旅程中,有些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有些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有些企业疲态尽显,还有些企业勉力维持……
近期,81家光伏上市企业陆续发布2021年年报报,展现了真实、鲜活的光伏产业。哪家企业营收高,哪个行业最赚钱,哪个领域注重研发,各家的出货量是多少,开工率如何呢?
隆基、通威、特变引领排行榜
45%上市企业营收低于30亿元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梳理了81家光伏相关上市企业,从营收、净利润、资产总额,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等4个维度,透视2021年的光伏上市企业。
2021年81家上市企业总计营收7877.1亿元。其中21家营收超过百亿元,占比达到25.93%。营收低于50亿元的光伏企业有51家,占比为62.96%。营收前三名为,隆基股份809.32亿元,通威股份634.91亿元,特变电工612.78亿元。
营收增长方面,70家企业实现正向增长,占比为86.42%。11家企业为负增长,占比为13.58%。其中,聆达股份、上机数控、钧达股份、金博股份、大全能源、中环股份、海优新材等7家企业营收实现翻倍增长。
2021年81家光伏上市企业净利润总计663.13亿元。其中65家企业,净利润为正值,16家企业亏损,占比为19.75%。净利润前三名为隆基股份90.86亿元,通威股份82.08亿元,特变电工72.55亿元。
从净利润分布区间来看0-5亿元之间的企业高达38家,占比为46.91%。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金开新能、大全能源、精功科技、中环股份、上机数控等15家企业,增幅超100%,占比为18.75%。
2021年年末,81家上市光伏企业,总资产高达14673.24亿元。总资产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布为特变电工1263.58亿元,隆基股份977.35亿元,通威股份882.5亿元。具体分布区间来看,低于50亿元的企业为33家,占比为40.74%。50-100亿元之间的企业,占比为18.52%。100-200亿元的企业占比为14.81%,高于200亿元的企业共计20家,占比为24.69%。
硅料:四强争霸,高营收、高毛利率
硅片:两强并立,新晋势力跃跃欲试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1年硅料价格最高涨幅达224%,全年涨幅为177%。在此带动下硅料四强通威股份、特变电工、协鑫科技、大全能源赚得盘满钵满,营收全部超100亿,净利润也全部超50亿元。
四强多晶硅生产、销售、营收状况如下:
通威年报显示2021年其高纯晶硅产量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排名第二的协鑫科技也就是保利协鑫更是凭借多晶硅的产销两旺良好形势,成功翻盘,2021年由亏转盈,实现净利润50.84亿元。
硅片方面,隆基、中环两强并立,凭借其在光伏产业链中全方位的行业布局,营收、净利润都排在整个光伏上市企业前列。
具体产销方面,隆基股份2021年硅片产量69.96GW,排名第一,除自用外,销售33.92GW,实现营收170.28亿元。中环股份销售821234.2万片,营收317.97亿元,可见其多数硅片用于市场销售。
除此之外,协鑫科技、晶科能源、京运通、上机数控、双良节能也投入了硅片生产销售领域,特别是作为主营光伏设备的上机数控,凭借硅片营收107.53亿元,占其总营收的98.51%,俨然已经化身为硅片企业。
毛利率方面,隆基、中环、晶科、京运通、上机数控都在20%左右,可见硅片领域能够很好地传递上游涨价的压力,实现可观的营收。
光伏设备:高营收,高研发投入
多家企业积极跨界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梳理11家从事光伏设备生产、销售上市企业,营收全面实现正向增长,其中最低增长幅度都在25%以上,可见在光伏产业高景气度,扩产潮、跨界潮的带动下,光伏设备企业也踏上了发展快车道。
值得关注的是,多家设备企业研发投入都占总营收的5%以上,迈外股份更是高达10.71%,成为81家光伏企业之中,最重视研发的企业。
此外,多家光伏设备企业,凭借其在光伏行业的经验、客户资源,积极向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跨界。其中上机数控、京运通、双良节能最为积极,向硅片甚至硅料领域延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光伏辅材:多数盈利
细分龙头优势地位愈发明显
光伏材料除硅料之外,还包括玻璃、背板、金刚线、胶膜、光伏银浆这些辅材。2021年,生产销售这些辅材的企业呈现出多数盈利,细分龙头行业优势地位明显的特点。
具体光伏玻璃方面,福莱特一骑绝尘,单单光伏玻璃71.22亿元,排在其后的亚玛顿、安彩高科营收均不超20亿元。
光伏背板方面中来股份、赛伍技术、明冠新材、乐凯胶片营收都在10亿元以上。
金刚石线企业中,美畅股份营收18.24亿元,毛利率高达57.26%,两个数据远高于排在其后的恒星科技、岱勒新材等。
光伏胶膜领域,福斯特营收115.1亿元,是排第二的海优新材三倍还要多,可见其行业领先地位。
除此之外,光伏银浆领域的帝科股份、苏州固锝,银浆产品营收都在10亿元以上,分别为26.91亿元和11.7亿元。
光伏逆变器:高营收、低净利润
光伏支架:高成本、低出货影响收益
逆变器、光伏支架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作用至关重要。不过受芯片短缺,运费高涨的影响,光伏逆变器领域的上市企业净利润普遍较低。其中阳光电源营收241.37亿元,净利润15.83亿元。其余逆变器企业净利润都在6亿元以下。
出货量方面,阳光电源47GW排名第一。此外,上能电气、锦浪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逆变器营收都在8亿元以上。
对于2021年逆变器领域的表现,上能电气年报中解释,2021年受上游硅料涨价的影响,部分光伏项目延期,同时由于大宗商品、电子元器件等原料价格上涨,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
这可能反应了逆变器企业的真实状态。
2021年光伏支架企业同样不尽如人意,作为支架领域的龙头企业,中信博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同比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中信博对此解释说,一方面地面电站受产业链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装机规模缩减,影响了支架出货量。另一方面钢材、芯片等原材料的上涨也影响了其净利润的增长。
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毛利润双低
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多个企业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硅料、硅片价格上涨,光伏电站项目延期开工,2021年的电池、组件行业经历了重重困境。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梳理了19家光伏电池、组件相关企业年报,其中5家营收下滑,11家净利润为负值,占比为57.89%。
电池出货量方面,通威股份以34.93GW排名第一,爱旭股份以18.85GW排名第二。除通威股份之外,其余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亿晶光电甚至低至33.34%,即便是爱旭股份这样的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也只有75.19%。
对此爱旭股份解释:2021 年,受疫情反复、临时限电、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产能存在阶段性的频繁停开机,由此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大幅降低。2021 年,公司平均产能利用率仅实现 75.19%,较 2020 年的 93.17%下降了约 17.98 个百分点,公司优势产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综合成本大幅增加。
组件方面,隆基股份以37.24GW出货量排名第一,晶澳科技24.07GW紧随其后排名第二,晶科能源22.23GW排名第三。天合光能21.08GW排名第四。这四强处于出货榜第一梯队。明确产能利用率的企业有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正泰电器等,普遍都在六七成左右。隆基股份认为,报告期内,因光伏产业各环节产能在扩产过程中出现阶段性结构失衡,上游硅料供给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公司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计划,硅片和组件产能利用率均较 2020 年度下降。
晶科能源指出,其组件产能利用率为 61.52%,主要是因为上游硅料等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光伏组件环节利润空间被压缩,公司策略性的减少了低价组件订单的执行,对于低价订单与客户进行议价、商谈延长交货时间,因此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
对于这种困境,头部企业采取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战略,降低损失。例如,晶澳科技从2010年开始,便从单一的电池环节向上游硅片和下游组件、电站扩展,经过十多年努力发展,公司已建立起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包括太阳能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光伏电站等各生产应用环节有力的保障了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其产能利用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实现营收、净利润大幅度增长。
光伏电站:营收稳定
多家产业链上游企业进入电站领域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梳理了11家光伏电站相关企业年报,其中多数企业光伏电站收益稳定增长。
除此之外,像正泰电器、通威股份、中环股份、晶澳科技等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也纷纷加入光伏电站领域。其中正泰电器表现抢眼,持有光伏电站8441.48MW排名第一,这批电站为其带来了42.07亿元的收益。另外,电站交易也为正泰电器带来了大量收益。
涨价、扩产、技术迭代,产线升级、新品上市!2021年光伏产业表现了强烈的产业韧性,光伏上市企业体现了良好的行业担当,交出了总体亮眼的成绩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2022年创造新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