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陷入污染罗生门。
5月9日,比亚迪开盘大跌,跌幅一度达到5%,其后有所回拉。截止午间收盘,比亚迪报收于233元,跌幅为3.3%,总市值为6800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水200多亿。
有消息称,比亚迪长沙工厂排放超标致多名儿童流鼻血,让7000亿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深陷排污风波,其回应称属恶意捏造关联。
但是当地政府表示立案调查,事情又出现反转。究竟是怎么回事?
比亚迪长沙污染风波
5月7日,湖南长沙雨花区的多位居民在网络发声,称住宅小区附近的比亚迪长沙汽车工厂排放废气,味道刺鼻。自今年4月以来,小区内有孩子出现流鼻血症状,成年人也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咳嗽等情况。
与此同时,一张比亚迪长沙工厂附近小区的百名居民聚集抗议的照片流传,强烈要求比亚迪解决污染问题。
从地图上看,部分小区楼房距离长沙比亚迪工厂仅50米,还有大量居民楼位于比亚迪工厂100~300米之间。
这次投诉污染问题的小区之一——中建嘉和城小区距离长沙比亚迪工厂大概1公里距离,而多位居民的孩子就读的砂子塘嘉和小学距离比亚迪工厂仅两条马路。
该消息一经曝出,引发广泛关注,并上了热搜。
对此,比亚迪方面于5月7日晚间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比亚迪长沙雨花区工业园于2012年投产使用,园区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在紧挨工业园区的部分居民区,或存在异味情况,公司已采取相关措施,并积极改善。”
比亚迪方面强调称:针对网传“排放超标引起流鼻血”的情况,属于恶意捏造关联,公司已报警,并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5月8日凌晨4点,长沙市雨花区委员会宣传部微信公众号“飞梦雨花”发布消息称,长沙市雨花区委常委会于5月8日凌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比亚迪长沙雨花区工业园涂装车间气体排放有关情况。会议明确,要迅速进行全面环保检测,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随即,比亚迪再次登上微博热搜!
资料显示:长沙比亚迪成立于2009年8月11日,注册地址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环保东路88号,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截止2021年年底,长沙比亚迪员工社保人数近1.6万人。
比亚迪长沙雨花区工厂于2012年投产,是比亚迪布局中部地区的首个项目,累计投资超过107亿元。
2014年,长沙比亚迪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新能源车产、销和产值均实现倍增,电动公交全年销售2485辆,同比增长472.58%,轿车销售5.24万辆,长沙基地全年产值100.13亿元,成为湖南省第一家过百亿的汽车企业。
2021年5月27日,比亚迪公告称,长沙工业园主要生产e1、e2、e3等e系列车型,与滴滴出行合作的网约车专用车型D1,以及元 EV、宋Max等车型,截至2020年末整车产能为 20万辆/年。
比亚迪在2021年年报中提及,长沙比亚迪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等事项,不存在超标排放的情况。
但是,比亚迪长沙工厂污染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
早在2019年,就有当地群众反馈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喷涂车间生产废气排放的污染物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对此,长沙市生态环境局监督长沙市比亚迪按照环评批复要求落实“三同时”制度,稳定运行污染防治措施,喷涂生产线做到达标排放。
今年1月25日,长沙生态环境局官网发布2021年长沙市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情况公示,28家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一企一策”公示表公示名单,包含了长沙比亚迪。
长沙生态环境局披露附件显示,在2021年9月28日的评审中,长沙比亚迪在整治前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t/a)为1264.202,而整治前挥发性有机物有组织排放量(t/a)为708.355,整治前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量(t/a)为87.381。对此,长沙比亚迪需要拟实施整改措施。
问题反映了两年,比亚迪还是没有解决。
今年以来,又不断有当地居民在人民网上的“领导留言板”中反映长沙比亚迪污染问题。有业主留言称,“我是雨花区中建嘉和城业主,入住两年了,期间经常闻到刺激性气味,有很浓的油漆施工味道,深感不适。”
据了解,汽车生产制造过程的气味污染,主要在于涂装等环节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化学产品,产生大量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对周边大气和水体会带来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沙比亚迪累计生产新车6.25万辆,同比增长271%。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雨花经开区的长沙比亚迪工厂,也是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主要生产基地。
比亚迪(SZ :002594)发布的4月产销快报显示,1~4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售39.24万辆,同比增长387.94%;其中,DM系列车型累计销售约18.96万辆,同比增长699.91%。
5月8日下午两点半,“飞梦雨花”再次发布消息称,针对群众反映比亚迪雨花区工厂气体排放相关情况,长沙市委、市政府5月8日已成立调查组,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相关专家,进驻比亚迪雨花区工厂展开调查。
从当地民众反馈及政府的通报来看,比亚迪长沙工厂污染并不是子虚乌有,而比亚迪面对民众的投诉,不是正视问题,而是用“恶意捏造、报警、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恫吓民众,实在是不妥,也有违新能源汽车龙头的社会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