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石,随着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不论是新增产能还是现有产能升级改造,都有效地推动光伏设备厂商不断更新换代,以迎合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设备国产化进程大大加快,国内设备厂商也迎来黄金发展期。本文统计了产业链各环节头部设备企业的2022年一季报,从而获得对光伏设备行业整体经营和发展情况更加清晰的认知。
整体来看,10家设备厂商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22.68亿元,净利润15.92亿元。大多数设备商营收、净利均实现同比增长,个别企业出现负增长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设备企业依托现有优势,逐渐向下游产业链纵深推进,如双良节能、京运通等布局硅片领域,进一步扩张企业版图。
而针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技术路线,有些设备企业选择“多条腿走路”,同时布局多种技术路径;有些则深耕某一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
硅料环节:市场高度集中,龙头地位稳固
硅料环节我们着重看下核心设备–多晶硅还原炉,这一领域集中度很高,主要厂商为双良节能、东方电热等,这两家基本垄断了西门子多晶硅还原炉市场,双良节能尤为突出。
2022年一季度,双良节能实现营业收入17.34亿元,同比增长2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40.8%,经营业绩大幅提升,尤其是多晶硅还原炉及单晶硅硅棒/硅片实现了收入方面的大幅增长。
其中,多晶硅还原炉订单持续增长,订单总额超过12亿元。与此同时,双良节能于2021年跨界进军硅片领域,投资运营包头一期20GW单晶硅片项目,业务产能爬坡顺利,2022年一季度实现硅棒/硅片(182/210mm)出货共约0.9GW,为公司贡献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份,双良节能硅片业务再添新单,与通威太阳能签订为期三年、总计10.48亿片的《硅片采购框架合同》。
目前双良节能硅片产能持续扩张,包头一期的单晶一厂约8GW年产能已经全面投产,单晶二厂建设进度也超预期,正在逐步投产,计划2022年年内尽快实现20GW+的年产能,并布局N型硅片。同时,于今年1月份启动包头二期20GW硅片项目的投资建设,总投资62亿元,建设期两年,争取到2023年实现共计40GW+的年产能。
除此之外,双良节能在现有的硅片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光伏产业链战略布局,对外投资并拟签署包头光伏组件一期5GW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5月9日,双良节能再接超级大单,公司与东方日升(安徽)签订了金额142.27亿元(预计)硅片销售订单;与“特变系”新特硅基新材料签订了金额为3.24亿元的多对棒多晶硅还原炉订单。
硅片环节:大尺寸推动技术变革,新玩家越来越多
大尺寸硅片的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显,182mm/210mm尺寸的硅片市占比也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下游需求旺盛,推动国内主要硅片厂商加速扩产,也吸引了一批新进玩家入局,比如双良节能、京运通、高景太阳能、和邦生物等不同领域的企业纷纷跨界进入硅片领域。
因此,目前硅片环节设备的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硅片的新增产能以及大尺寸、薄片化技术推动的存量产能升级改造。
硅片生产主要为拉棒、切方、切片三个生产环节,对应的生产设备分别为单晶炉、开方机、切片机。目前国内硅片生产设备厂商主要有晶盛机电、连城数控、高测股份、京运通、上机数控等。
晶盛机电是硅片生产全流程设备提供商,产品包括全自动晶体生长设备、晶体加工设备、晶片加工设备、CVD设备、叠瓦组件设备等,主要客户有括中环股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上机数控、晶澳科技、合晶科技等国内主要硅片生产企业。
2022年一季度,晶盛机电实现营业收入19.52亿元,同比增长114.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57.13%;新签设备(含晶体生长设备及智能化加工设备)及其服务合同超40亿元。
京运通主要设备产品包括单晶硅生长炉、金刚线开方机、金刚线切片机、多晶检测自动化设备等。今年2月份,京运通与晶澳签订总金额5.4亿元的软轴全自动单晶炉及单晶生长控制系统设备销售合同。
同时,京运通在单晶炉设备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硅片业务,目前乌海基地硅棒产能为8.5GW,乐山基地新增12GW产能,预计今年将全面达产,并拟投建乐山二期22GW拉棒切片项目。
不过,令人关注的是,京运通的净利同比下滑明显。2022年一季度,京运通实现营业收入19.37亿元,同比增长7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2.47万元,同比下滑95.89%。
京运通称,一季报之所以出现营收同比增长但盈利情况同比下降的情况,主要是受到新材料业务情况的影响——乐山硅棒生产基地一季度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产品出货量增加,但毛利率水平偏低或不稳定;乌海硅棒生产基地自2022 年1月至3月初进行升级检修,对产品出货量和毛利率水平均造成了一定影响;此外,硅料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导致生产成本增加,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幅度较大。
京运通补充说明,2022年3月中旬以来,乌海基地的相关改造已顺利完成,恢复正常满产状态;同时,随着乐山基地逐步达产,新材料业务2022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率水平均将有所提升。今年3月份,京运通与天合光能签订了2.90亿片单晶硅片、销售金额总计约24.51亿元的硅片销售框架合同。
高测股份则主要布局切方和切片环节,核心业务为光伏切割设备及切割耗材(金刚线),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出新业务——硅片切割代工服务。
2022年一季度,高测股份实现营收5.56亿元,同比增长103.06%;实现归母净利润0.97 亿元,同比增长173.28%。业绩增长超市场预期,一是金刚线供不应求,公司技改完成后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二是硅片价格位于高位,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盈利能力较好。
此外,由于切片代工需求旺盛,高测股份今年再次上调规划产能,将建湖二期10GW建设计划提升至12GW,目前切片代工在建、待建产能达到47GW,已与通威股份、美科太阳能、京运通、阳光能源、润阳光伏等企业建立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合作关系。
着眼当下还是面向未来?TOPCon与HJT开启技术迭代
太阳能电池目前正处于技术更新迭代的时期,PERC电池的效率已经接近天花板,TOPCon、HJT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有力的竞争者。
技术的更迭必然伴随着设备的更新,其中TOPCon产线与PERC产线兼容度高,主要增加了隧穿氧化层沉积等步骤,关键设备为LPCVD、PECVD;HJT短期来看受成本制约,但工艺流程简单,制备非晶硅掺杂层和TCO的设备主要是PECVD。目前国内电池设备主要厂商有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理想万里晖等企业。
在PERC技术路线上,捷佳伟创的优势在于前端清洗制绒等方面,迈为股份的优势主要在于后端的丝网印刷方面。而在下一代技术路线的分叉路口,两者的选择却并不一致,捷佳伟创选择全面布局,PERC、TOPCon、HJT乃至IBC、钙钛矿等均有涉及;迈为股份则押宝HJT,已经具备HJT电池整线设备生产能力。
捷佳伟创目前具备提供PERC、TOPCon及HJT电池的产线“交钥匙”工程解决方案的能力。据介绍,捷佳伟创在TOPCon技术路线上独创推出了核心设备PE-Poly,可实现隧穿层、Poly 层、原位掺杂层的“三合一”制备,目前已取得润阳、晶澳等客户的订单,并且在客户端运行情况良好;在HJT技术路线上推出的管式PECVD 已进入工艺匹配和量产化定型阶段,PAR设备也已在客户端得到充分验证;在钙钛矿方面RPD设备已取得钙钛矿中试线订单,并开始着手钙钛矿整线设备的研发。
2022年一季度,捷佳伟创实现营收13.63 亿元,同比增长15.77%;实现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29.26%。
迈为股份自2019年起开始专注研发HJT电池设备,目前已经具备HJT电池整线设备供应能力,核心环节的PECVD、PVD设备均已实现量产。今年4月15日,迈为股份与REC印度签订8条HJT整线共4.8GW 的大订单,预计将对公司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022年一季度,迈为股份实现营收8.34亿元,同比增长32.09%;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49.77%;毛利率达40.6%,创近三年单季度新高;净利率达20.9%,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此外,帝尔激光作为提供全部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加工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在PERC+、TOPCon、HJT、IBC、钙钛矿等各线电池技术上,都有相应的激光应用技术储备,客户囊括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爱旭科技、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阿特斯太阳能、韩华新能源、东方日升等行业知名光伏厂商。
2022年一季度,帝尔激光实现营收3.11亿元,同比增长13.25%;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长26.37%。
组件环节:半片、叠瓦等助力产业降本增效
组件是产业制造链最后一个环节,加工工艺包括串焊、排版、叠层、层压、装框、接线、清洗和测试,其中关键设备为串焊机、层压机、叠瓦设备等。组件环节相对上游各环节来说技术门槛较低,加之终端装机量需求饱满,产能扩张凶猛,推动设备厂商市场需求持续上涨。
在PV-Tech跟踪的设备公司中,金辰股份也是比较让人关注的一家,作为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层压机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具备单独提供叠片、串焊、压层、封装环节的全部设备,主要客户包括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阳光能源等国内一线光伏厂商。
2022 年一季度,金辰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57 亿元,同比增长57.48%;实现归母净利润2792.69 万元,同比增长5.55%;毛利率29.91%,同比下降4.79个百分点;净利率6.35%,同比下降3.59个百分点。尽管一季度营收增速超过50%,但盈利端表现却较为一般,主要原因在于毛利率下滑。
同时,金辰股份也在积极布局N型电池组件设备。HJT方面与瑞士H2GEMINI 公司合作研发新型PECVD 工艺与设备,并于2021年6月将首台HJT PECVD运抵晋能科技,2021年年底通过产线验证;TOPCon方面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展开战略合作,通过选用管式PECVD 实现TOPCon“超薄氧化硅”+“原位掺杂非晶硅”的制备,预计2022 年有望获得TOPCon设备订单。
先导智能的定位是专注于高端非标设备的平台型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电池设备、光伏智能化设备、3C智能设备及薄膜电容器设备。今年1月份,先导智能为尚德电力打造的TOPCon高效光伏电池智能产线首批电池片成功下线;3月份,先导智能再获批量订单,与客户签订200+台叠片设备合作协议。
2022年一季度,先导智能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29.26 亿元,同比增长142.41%;归母净利润3.46 亿元,同比增长72.5%;毛利率30.8%,同比减少9.41个百分点,短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主要系物流设备与泰坦分部收入占比提升使得营收结构有所调整所致。
罗博特科主要聚焦于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自动化设备和标准化工艺设备的研发制造,目前正加速推进针对未来高效电池技术的标准化工艺设备,主要包括新型湿法工艺设备、异质结铜互联设备等。
然而罗博特科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并不理想,是本文统计的设备商中唯一一家营收、净利均为负增长的企业。2022 年一季度,罗博特科实现营业收入1.98 亿元,同比下降21.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292.74万元,同比下降83.13%;销售毛利率约28%,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因计提坏账准备和提及资产减值准备所带来的对利润的负向影响达到800多万元。
罗博特科表示,业绩不及预期一是由于2021 年下半年光伏行业的投资放缓,直到2021年底才启动新一轮基于TOPCon的投资;二是由于2022 年开年以来整个华东地区的持续疫情的影响。
总的来说,“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永恒的主题,核心仍在于技术的创新,同时也必然推动着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国产化进程。尤其是处于面临技术拐点的当下,不同的技术路线时刻影响着行业竞争格局,而各家企业是否在“对的时间选择了对的路线”,仍有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