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二氧化碳造成人死亡大多是因为窒息,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实验说如果在一个密闭空间,人的死亡不是因为窒息,而是因为酸中毒,下面是酸中毒的概念——酸中毒: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在病理情况下,当体内[BHCO3]减少或[H2CO3]增多时,均可使[BHCO3]/[H2CO3]比值减少,引起血液的pH值降低,称为酸中毒。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特点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
下面是在密闭空间二氧化碳引起酸中毒的概念——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大,当二氧化碳少时对人体无危害,但其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其他生物也是)的呼吸,原因是血液中的碳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并产生酸中毒。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1%时,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时感到眩晕。6%以上时使人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通过这个原因我们可以知道是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在呼吸间使生物血液和组织酸性物质的堆积,这个堆积的是‘酸’所以被称为酸中毒,当然酸中毒不仅仅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可以理解为由于缓慢的氧气消耗和缓慢的二氧化碳堆积,导致了生物酸中毒,我们再来看一看关于中毒是怎么样一回事——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中毒。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一定潜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有时也难以划分。按照这个意思可以理解为是‘酸’导致了中毒,而并不是直接由二氧化碳导致中毒。二氧化碳没有毒。逻辑思维上的理解可以表达为。二氧化碳是导致中毒的原因,酸才是引起中毒的根本,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那怎么能说二氧化碳有毒呐?
我们再来看一下二氧化碳的‘近亲’一氧化碳,大家都知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它的‘毒’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一氧化碳引起中毒的过程——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生碳氧血红蛋白,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简单的说由于一氧化碳的化学式CO并不稳定,从而需要占用一个O,所以从血红蛋白中掠夺,从而导致的缺氧,相比较二氧化碳稳定的化学式,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因为缓慢的增加浓度,导致血液酸中毒,后者是因为化学式不稳定,而去‘掠夺’使自己变得稳定。
这就是为什么书籍中会告诉你二氧化碳无毒 ,一氧化碳剧毒的原因,同样是中毒,但是一个是原因,一个是根本。不说了我还得吸一口夹着二氧化碳的空气去解决下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