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正在以“精神胜利法”攻击现实主义,乌克兰危机促发了一整群脑袋发热的“价值控”,反击近来主张“内缩才符合美国利益”的现实主义论调,强调自由民主价值才是值得捍卫的美国利益,其余现实考量都是次要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价值控”的具体主张,就是运用所有资源制裁俄罗斯,包含不计后果地阻绝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出口,以及源源不绝提供武器与金援的方式支持乌克兰,不过,美国千万别出兵。[1]。
这种论调正随着乌克兰新闻热度的持续高烧而四处喷出,反而令世人在这些非理性的叫嚣里看到了俄罗斯的优势:石油与天然气。
英国《卫报》就分析认为,不论是寻找其他供应商,还是转换能源,都属于远水救不了近火。
金融核弹打折
无人不知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是石油与天然气,但直到西方丢出“金融核弹”却避开对俄国油气的阻断,我们才更意识到普京为何敢于放大招,尤其是在疫情与通膨怪兽肆虐的此刻。
乌克兰危机后的经济议题,毫无疑问是现实问题,相关舆论目前正在加速平衡“价值控”们的一头热。在美国国会,乌克兰官员则正在与各怀鬼胎的政客,联手推动阻绝俄罗斯石油出口的法案[2]。
乌克兰官员很不爽拜登的金融核弹给俄罗斯石油出口放水,这倒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俄乌谈判里乌克兰最重要的筹码。该官员认为,只要俄罗斯油气照常出口,它做什么西方都会原谅,并迟早会“爬回去”向普京讨要石油与天然气。
这算是“当事人的清醒”,关键点不处理,其余一切行动都接近虚无。
什么样的美国议员乐见美国民众怨恨加油站呢?答案是,希望人民怨恨拜登的政客,以及代表能源州利益的政客。前者是共和党人,后者是民主党人乔·曼钦,这位在重大法案上因“背刺”拜登而声名大噪的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
美国政治经常让人感觉很魔幻:高喊自由民主的“价值控”,与最“现实主义”的政客手携手,努力想割喉俄罗斯让美国油价上升;在平日,他们又各吹各的调,甚至是死敌。
停滞性通胀的威胁
从大局看,愈来愈多经济学家预警,乌克兰危机将造成全球更加严峻的停滞性通胀(消费者物价飙涨,经济成长停滞),并严重冲击供应。俄罗斯的经济规模虽仅占全球的3%,但在通胀肆虐的环境里,世界难以承受哪怕是一只蝴蝶的振翅。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的数据,加油站的汽油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33% ,通货膨胀处于40年来的高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汽油价格推动的。在地球另一端,俄罗斯的天然气占欧洲化石燃料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在乌克兰危机后,一般咸认为美国在欧洲的能源生意将大发利市,乔·曼钦与他的金主恐怕就是这么想的。考虑到美国自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总量并不多,且无天然气,他们认为美国国内供应足以取代俄罗斯进口。然而,欧洲盟友受不了俄罗斯天然气断绝或价格持续上涨。
油价是全球连通的,不是进口少受到影响就小,考虑到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产油国,足以震荡全球油价,让全人类都怨恨加油站。
欧洲若减少对俄罗斯的油气依赖,美国确实能爽朗补上缺口,但这需要时间,因为目前美国的油气产能已是满载状态[3]。乔·曼钦不会不知道,但他的金主恐怕希望提早布局,而拜登怕死了油价影响今年大选。
在自由民主的咆哮声背后,一切都很现实。拜登不断呼吁,若与俄罗斯死磕到底,美国人民将付出巨大代价。但“价值控”们不买帐,坚持肚子扁扁也要痛扁普京,能源大亨笑了,自由民主真是门好生意。
因为支付系统结构可能的改变,金融专家认为乌克兰事件将引发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形,金融领域将是主战场。此外,美联储在升息关头,因乌克兰危机而进退两难——加速升息,会抑制增长;放缓升息,则会加速通涨。
另一方面,金融与产业环环相扣,产业界就怕能源价格推升成本,进而减少需求,因此外界预测美联储最终会因受不了增长放缓的压力而放缓升息。换言之,若逼普京丢出“油气核弹”,停滞性通胀几乎无可避免。
关键点在于,普京愿意发射“油气核弹”吗?理性看,当然不愿意,因为这是下下策,非到最后关头不能使。道理很简单,这么做是逼西方在油气上“去俄罗斯化”,短多长空,放血求生,且中国补不了缺口,也不会愿意让能源布局单一化。
但前提是,莫将俄罗斯逼到别无选择。
于是,眨眼游戏继续,西方与俄罗斯终究还是会将索命武器收到后腰,寻求一个新的恐怖平衡。换言之,乌克兰战事长期化,对全世界都不是好事,我们可能很快会看到多边软化的迹象,为全人类,乌克兰恐不得不低头,普京有机会优雅转身。
既然眨眼游戏继续,身处东亚,我们就该将目光转向“印太经济架构”,这个旨在将供应商剥离出中国的美国毒丸,会在新的恐怖平衡构筑期间发生什么变化?
印太经济架构上空的“乌云”
外界对“印太经济架构”的一般性质疑,就是美国不给糖吃,对印太伙伴的吸引力不足。这是从自贸协定的角度看问题,自贸协定是扩大市场的概念,各成员因比较优势而入伙,甜头是更广大的市场,代价是牺牲弱势产业。
然而,印太经济架构可能不宜用自贸协定的角度看,而要看成一个大市场的选择性开放。简单说,美国可能想将自身市场里原来的中国份额转分给印太伙伴,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
而且这不牵涉零关税,也不牵涉成员内部的弱势产业,大家只需要挑选自己的优势产业(或欲扶植的产业),在美国排除原属中国的市场份额后递补上去。将美国商店货架上的中国制产品换成印度制、泰国制、越南制等等,基本就是印太经济架构的意图。
美国在通胀威胁下,至今没有取消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现在看来,其实就是为印太经济架构维持有效环境。因此,不能低估这个排华架构的杀伤力。
那么,乌克兰危机会对印太经济架构的形成带来什么影响呢?
产生停滞性通胀的阻力是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产业数字化;而其推力是供应链重组、人口老化、量化宽松推升物价。
如果我们将面对全球规模的停滞性通胀,那么企图实现供应链重组的印太经济架构,就是恶化停滞性通胀的推力。它硬生生改变生产全球化自然演变出来的供应链结构,也等于抵消了阻止停滞性通胀的其中一股力量。因为政治力介入的供应链重组,意味着成本上升,当厂商将成本转嫁于消费者时,物价就必然上涨。
换言之,印太经济架构无论针对哪一国,对全球而言都不是个好东西。在可能的停滞性通胀环境里,更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只对中国不利,也对架构成员不利,更对终端市场的美国不利。
事实上,即便没有印太经济架构,就算普京还没有发动“油气核弹”,目前恶劣的地缘政治氛围已将国际油价推高至110美元。尽管西方的“金融核弹”避开了能源贸易,但俄罗斯的石油买家已无法从西方银行开立信用证来支付购买费用,甚至不容易找到船只运输石油。
由此可知,美国又给人类捅了个大娄子,普京则在经济环境最脆弱的时机下了盘大棋,而那些“价值控”还在状况外,滥情坏事。
但反过来看,乌克兰危机或阻止或拖延了印太经济架构的成立条件,它可能会有个架构文本,但在实现阶段,印太成员都会受限于大环境的需求萎缩而保守应对。从产业面来看,对抗停滞性通胀最有效的力量,仍然是中国在生产面上的稳定性。
美国想实现印太经济架构的基本条件,是无风无雨的经济环境,而乌克兰危机就将为全球经济带来狂风暴雨,如果事态迟未平息的话。
这里还只讲到油气,没讲到另一片乌云“大宗商品”。这场战争的复杂度与后续效应可能超乎人们想象,因此愈来愈多不同行业的专家视这场乌克兰危机为人类社会里的一个历史性转折[4]。
而我们正在目睹矫情的价值情绪如何恶化现实世界,让你我承受物价上涨的痛苦。
参考文献:
[1]The Atlantic:Ukraine Is Redefining America’s Interests [2]POLITICO:Ukraine presses Biden, senators to hit Russian energy exports [3]美联社:Biden’s Russia sanctions may let Moscow profit from oil, gas [4]Project Syndicate: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war in Ukraine(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