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壳牌割爱,奶酪“难”吃

四月末,气温越来越高的同时,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以下简称“壳牌”) 却遭遇寒潮。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壳牌已经开始退出俄罗斯最大的能源项目“萨哈林2号”,并就出售相关股份和多家企业开始谈判。

为了尽快退出在俄罗斯的业务,壳牌正与三家中国央企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进行洽谈,希望三大油气公司能够收购其所持俄罗斯“萨哈林2号”液化天然气项目27.5%的股份。

家大业大:割爱之痛

“萨哈林2号”是壳牌从21世纪初就开始布局的项目,花费时间长、投资数额大,就此放弃实则是忍痛割爱。

1907年,荷兰皇家壳牌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

这家百年“老字号”,经历过战争、经历过丑闻、经历过官司……更是经历了无数次辉煌成就:早在2012年,就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的位列第一。近年来,虽然排名有所下滑,但底气仍然不可小觑。截至2021年,壳牌营业收入2616.00(美股)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135亿元),净利润201.01(美股)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16亿元),远高于同期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

除了超长的年轮,壳牌的业务广泛,世界各地多点开花,在俄罗斯也颇有家底。不仅涉及俄罗斯原油、石油产品、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等领域;更是拥有俄罗斯最大的能源项目“萨哈林2号”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管道“北溪-2”的股权。

而此次的主角“萨哈林2号”承载了壳牌的诸多心血,21世纪初期就开始和俄罗斯多次谈判,自2009年开始输送液化天然气以来,“萨哈林2号”管道的年输气量可达1000万立方米。更是给壳牌带来可观的利润。

俄乌冲突对壳牌的营收造成很大冲击,2022年一季度利润减少50亿美元。此种情境下,让家大业大的壳牌放弃盈利的“萨哈林2号”更加困难,这也是它和中方央企尚未定论的原因之一。

大局之下:无奈之举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关系越发紧张。壳牌在中间两面为难。“夹心饼干”壳牌由此做出很多出尔反尔的事情来。

2月28日,壳牌宣布退出“北溪-2”27.5%的股份,全面切断与俄罗斯的业务往来。

3月5日,壳牌以“别无选择”为由购买了72.5万桶俄罗斯原油。同时,天然气还在持续交易。

3月8日,壳牌公司发布声明称,将停止对俄罗斯原油的所有现货采购,退出俄罗斯油气市场。

……

虽然早早就宣布退出,但是一再反悔的行为也显示出来壳牌在“国家大义”和“自身利益”之间难以取舍的痛苦。

随着冲突加剧,壳牌在俄罗斯的业务岌岌可危。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企业呼吁各国抵制俄罗斯能源并退出俄罗斯业务。对于壳牌而言,尽快撤出俄罗斯是唯一选择:第一,它担心俄罗斯的反制裁。一旦在俄项目股份被全部冻结,可能血本无归;第二,英国壳牌作为壳牌的“老母亲”,立场坚决,壳牌压力重重。

双方的压力使得壳牌绷紧神经,只想快快出售,但目前谈判仍呈胶着状态。

壳牌希望三家中企能进行竞争,以便能抬高售价,尽可能减少壳牌的损失。当然,壳牌也希望与中国以外的其他买家进行谈判。但有分析称,受对俄制裁的影响,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油气公司不可能接手壳牌在俄罗斯的业务。

这样看来,壳牌别无选择,中国或是唯一的买家。

这次让壳牌如同“噩梦”一般的谈判,动了谁的奶酪,谁又是受益方,要等最终谈判结果出来才能有迹可循。按照专业人士的分析,如果出售相关股份,那么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

值得一提的是,“萨哈林2号”年产天然气有60%销往日本,但是“萨哈林2号”的日本股东三井物产和三菱集团则拒绝对此事发表评价。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透露,自己不支持日本企业退出该项目以让第三国加入,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能源价格继续上涨,从而有利于俄罗斯。这样的态度,似乎也印证了壳牌此次忍痛割爱,却为他人做嫁衣的结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