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稳经济大盘,能源行业将扮演什么角色?投资机会在哪?

今年的经济形势,可能比悲观的预期还要艰难。

据新华社消息,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重要讲话。这一场直通区县、超10万人规模的国家级线上会议,为近年来所罕见。

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二季度以来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为2017年以来第二高,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2%,为历史最高;4月,全社会用电量636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全国公路货运量29.59亿吨,同比下降13.9%。

在疫情反复、外需下行的不利背景下,稳定经济需要用“猛药”了。从中央到各省市地区,积极行动部署、落地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尽一切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能源作为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在这场经济“保卫战”中自然不会缺席。从国常会到近段时间官方公布的众多政策举措中,能源行业正成为“稳增长”的战略抓手之一,煤炭、风电、光伏、特高压等正迎来新的投资机遇期。

万亿投资在落地

“我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是很大的,希望各部门各地方抓紧时间把基建项目捋一捋,特别是经过长期论证的基建项目,要抓紧时间利用好国债、地方债,还有政策性和商业性长期贷款迅速推进落地。”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电视电话会上讲话强调。

稳住经济大盘,能源、基建当先。从官方表态和政策落地的具体方向来看,能源与新能源领域是重中之重。

5月21日,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中国正在加快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表示,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2.2亿千瓦;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胡明则预计,今年中国重点的能源项目投资将同比增长10.3%。

此外,国家能源局也预计称,今年新增新能源重点项目,将带动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202.6%、13.3%,油气储运设施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51.5%。

两天后,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保能源安全,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再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

来自财政部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能源项目为143个,投资额达到了719亿元,其中实际落地项目119个,投资额609亿元,实际落地PPP能源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达13.4%。

煤气中毒博客()注意到,在项目方面,各地能源建设正在大提速。如云南曲靖、楚雄、大理、保山等州市,45个新能源项目都已陆续开工建设;投资近400亿元,陆上单体最大的风电项目在国家电投内蒙古乌兰察布风电基地启动;国家能源集团日前集中开工了一批海上风电、沙漠光伏等发电项目,投资总额超过了861亿元;新疆玛湖油田、内蒙古苏里格气田等油气重点项目产能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此外,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长同样显著。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为4.74万亿元,同比增长达39.4%。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清洁能源投资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延续几十年的大潮。稳经济在这个方向加码,是理所当然的不二之选。

今年4月,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曾表示,至2050年,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以达到至少140万亿元,碳中和相关的投资将在今后30至40年为经济增长提供可观的投资推动力。

清洁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是稳定我国经济大盘的一支重要力量。粗略估算,今年仅投向清洁能源领域的资本至少已是万亿起步。

圈定重点领域

当下,伴随万亿级投资涌入能源口,势必将带动、提振诸多细分领域,造就高增长曲线。那么,其中有哪些行业将明显受益?

国联证券发布研报指出,2022年新基建是当之无愧的最强主题,新能源扮演重要角色。发电端的风电、光伏、核电,输配电端的特高压、智能电网,用电端的储能、充电桩、绿电运营商等,均属于新基建范畴。进入 2022 年后建设进度显著加速,在政策支持下景气度将贯穿全年。

从提纲挈领的角度来看,“新型电力系统”会是投资主线,从主线往下顺藤摸瓜的抓投资机会即是。

所谓新型电力系统,是指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坚强智能电网作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为支撑的电力系统。这是一盘大棋,串联起了电力供给、输送、应用的方方面面,将给电力系统带来系统性变革,投资赛道足够长、足够宽。

在新能源电力供给上,当前国家正在持续推进风光大基地建设。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以戈壁、沙漠、荒漠为重点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其中提到,预计到2030年,我国规划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约4.55亿千瓦。而截至2021年底,我国的风电光伏累计装机不过才6亿千瓦,风光大基地之“大”可想而知,配套拉动的投资规模惊人。

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在政策利好下,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有机构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超过900亿元。

此外,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亦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国家电网副总经理陈国平透露,“十四五”国家电网经营区规划建设“三交九直”特高压工程,根据初步方案,合计送电规模9300万千瓦。

这一动向如今已反映在国家电网的投资上。煤气中毒博客()注意到,今年国家电网公布计划在电网建设上投资5012亿元,同比增8.84%,这也是公司年度电网投资首次突破5000亿元。

在新型电力系统以外,油气行业也在涌入大量资本,未来投资机会巨大。

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国内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要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在此目标下,油气产业链和油气基建领域将大幅受益。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指出,要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长输管道建设,优化东部沿海地区炼厂原油供应,完善成品油管道布局,提高成品油管输比例。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区域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完善LNG储运体系。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1万公里左右。

此外,还有一大投资机会不得不提,那便是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升势头很快,去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占整个汽车比重13%,而在今年一季度全部汽车销售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接近20%,预计未来普及率将远远超过预期。

年初以来,各种利好新能源车的政策纷纷出台,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谋划2022年稳增长工作重点,支持新能源车产业高增长。在此背景下,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新基建成为投资重点,预计从2020年至2025年,光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新增投资规模就将达到700-1100亿元。

在“双碳”目标以及稳经济大盘的驱动下,能源、新能源投资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期。无论是对风电、光伏等降碳“主力军”,还是煤炭、油气、电力等保供“压舱石”,都是难得的“大干快上”新契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