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大手笔一体化!天合拟投建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硅片电池组件、15GW辅材!

天合光能终于布局一体化了!

煤气中毒博客()获悉,6月17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光能”,SH:688599)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西宁市人民政府、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公司计划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天合光能(西宁)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

公告显示,该项目共分为两阶段进行建设。其中第一阶段建设年产10万吨工业硅、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20GW单晶硅、年产5GW切片、年产5GW电池、年产5GW组件以及7.5GW组件辅材的生产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计划于2023年底前完成。

第二阶段将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硅、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15GW单晶硅、年产5GW切片、年产5GW电池、年产5GW组件以及7.5GW组件辅材的生产线及其配套基础设施,计划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

在资金方面,天合光能并没有直接明确金额,其在公告表示,本项目预计投入资金较大,高于目前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水平,资金预计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自筹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以合资方式共同出资及公司向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筹得资金。

一直以来,天合光能对光伏一体化发展模式都保持较为宽松的态度,从未直接布局全产业链产能。

对此,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曾表示,光伏行业的目标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进行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整合是希望借此协调上下游产业链结构,从而缩短完成整个产品生产的时间;垂直一体化还可以进行技术和工艺的整合研发,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产品。至于垂直一体化整合的缺点是,很难保证在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或规模的优势,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在不丧失单个环节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天合光能的垂直一体化采取了强强联手的合作模式。

天合光能董事会秘书吴群也发表了类似观点,其说道:“天合光能也会一体化,公司会向硅片、电池等上游延伸,但是会比别人要‘轻’一点。不仅仅是自己建设相关产能,才叫‘一体化’。”

既然天合光能追求的一直是强强联手,合作开发的一体化模式,为何如今又要直接布局全产业链,如此耗资费力呢?

事实上,在公告中,天合光能已有所解释:本项目将有助于公司借助西宁当地的政策及产业配套优势, 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下一代 N 型电池技术产业化领域的竞争地位和优化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布局,在立足并加强主业发展基础上,拓展新业务领域,为未来业务增长夯实基础,有利于公司抢抓光伏市场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

也就是说,面对N型产品这一蓝海,天合光能认为一体化发展更有益于抢占市场先机,形成产业链成本及规模优势。

当前,同为光伏组件龙头的晶科能源(SH:688223)已抢先进入N型组件量产阶段,晶澳科技(SZ:002459)也已发布N型旗舰产品,并宣告量产计划。在此背景下,天合光能大举布局N型一体化产能,由此,未来N型产品的竞争必将进入更加激烈的阶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