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

电力互联互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和南方电网公司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澜湄国家能源电力合作研究中心)承办的东盟国家能源电力绿色合作发展论坛同期举行,论坛集中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规划,面临的挑战以及合作前景。

与会专家提出,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面临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增加对电网带来的波动性影响、减排目标落实以及多边合作等问题。跨境电网互联对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有着重要作用。东盟国家需完善对话交流机制,积极发展多边合作项目,为跨境电力贸易建立政治共识和政策框架,继续推动跨境电力互联互通建设。

转型迫切,挑战多样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不可再生资源运营成本增加,东盟国家能源转型紧迫性日益凸显。

湄公学院院长素立言·威奇叻坎提出,东盟的制造业可能会受到化石燃料发电成本较高以及不同国家碳税机制的影响。越来越多企业都提出了净零碳排放承诺,如果不推进清洁能源发展,东盟可能会对区域外国家的企业投资失去吸引力。

近年来,东盟国家加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第七版《东盟能源展望》(以下简称AEO7)明确了东盟国家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3%,到2025年前新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60%的总体目标。AEO7提出,东盟将加大可再生能源、储能、虚拟电厂、智能电网等和传统工业、电力、交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以煤炭生产和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为例,根据其2021年发布的《2021—2030年的的电力供应规划》(RUPTL),该国最大的两个岛屿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的年需求增长量为2.5吉瓦。

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系统规划部门执行副总裁瓦索诺介绍,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印尼电力系统规划的优先事项。印度尼西亚提出增加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到2030年后,75%的新增装机容量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与此同时,瓦索诺也提到,印尼依赖化石燃料,面临能源供给中心与需求中心不匹配,风、光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影响电网稳定性,以及国家电力系统规划尚未充分考虑电力公司财务实际情况等多方面挑战。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介绍,为了进一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东盟10个国家都作出了相应的减排承诺并制定了净零排放目标。但由于各国能源发展情况不同,有些国家在部分领域的目标不明确,例如真正作出退煤承诺的国家只有4个。

由于中国和东盟多个国家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海上风电正成为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预测数据显示,未来二十年,全球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将每年增长15%。不过,据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杨再敏介绍,海上风电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以我国海上风电为例,除了间歇性和波动性,部分地区海上风电年出力特性与东部省份负荷特性匹配度不高。从经济角度看,大部分地区海上风电项目综合成本较高,海上风电综合效益尚未充分挖掘。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与社会理事会(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以下简称ESCAP)研究员安娜·洛巴诺娃认为,亚太地区国家互联互通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合作主要是在双边基础上进行的,多边合作项目较少。她还提到,亚太区域内有部分国家为群岛国家,这给区域间电网互联互通带来了很大挑战。

跨境输电线路延伸

作为东盟国家中唯一的内陆国,老挝提出继续推进水电站建设,促进太阳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维拉潘·维苏纳拉介绍,过去20年,老挝水电资源开发量已经超过了1万兆瓦。未来30年,老挝仍有超过2万兆瓦的水电和风电潜力可以开发。他表示,希望外国投资老挝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进一步发掘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

为了满足区域间的能源需求,需要推进电网互联互通,共享能源。维拉潘·维苏纳拉提出,希望外国投资助力老挝改善国内电网设施,推动区域电网互联互通建设。目前,老挝与中国、泰国、越南、柬埔寨已有跨境输电线路。

除了老挝,同样拥有丰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缅甸也在推动电力互联互通建设。缅甸电力部规划司电力规划处处长苗敏登介绍,目前,缅甸与中国、印度、老挝和泰国已有跨境输电线路。未来六年内,缅甸计划建成新的中缅、印缅跨境输电线路。

2014年9月,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联合提出建设四国电力一体化项目(LTMS-PIP)。该项目是首个涉及4个东盟国家的多边跨境电力贸易和首个可再生能源出口项目。“如果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电网互联设施,区域电网互联建设可能不会花费很长时间,也可能不需要非常大的投资。”维拉潘·维苏纳拉说。

为了推动亚太区域内电力互联互通合作,2021年,ESCAP发布了《电力系统互联互通区域路线图:推动跨境电力互联互通促进可持续发展》。该路线图提出了包括为跨境电力贸易建立信任和政治共识、制定和执行能源合作和互联互通政府间协定、协调统一政策和监管框架、协调跨境输电规划和系统运行、动员对跨境电网和发电基础设施的投资等目标和措施。

深化中国—东盟能源互联互通

过去20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合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荣鹰表示,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拥有良好坚实的基础,也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有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中心。

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就成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达成基本共识。葛红亮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未来合作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找准和培育新的能源合作点,强化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荣鹰认为,应尽快推进建成一批重点合作项目。“通过建设一批合作项目,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寻找新的思路,解决过去合作中存在的包括技术、市场机制建设、项目投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东盟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对接,实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素立言·威奇叻坎提出,东盟国家可对部分可再生能源开发商提供优惠税率,鼓励外国(中国)投资者参与项目开发,调动私人资金和公共资金共同支持项目建设。

安娜·洛巴诺娃认为,提高各国间政治互信是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区域电力互联互通的前提。

荣鹰建议,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国政策对话和战略对接。他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要利用现在政治互信较高的优势,在一些领域进一步达成共识,如加快建立中国—东盟工业领域部长级对话交流机制等合作机制。通过合作机制,双方共同探讨在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推动中国和东盟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使区域合作更具平等性、包容性和建设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