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报季里,五大发电集团煤电板块的上市公司年报已全部披露,但数据实在是一片惨淡。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中国电力五家上市公司2021年合计营收6153.58亿元;合计利润-269.77亿元,与2020年相比暴跌250%。
而已发布2021年年报的上市煤炭企业中,中国神华净利润达502.69亿元,山煤国际、潞安环能、中煤能源、兖矿能源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100%。
消息人士透露,近日,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收到了一份来自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的公函。
公函中称,近期,我国动力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为准确掌握动力煤价格情况,请协助提供2022年1月1日以来采购动力煤价格较高前十企业的相关信息,包括销售企业名称、销售价格、合同量、签订合同时间、发票等相关材料。
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家煤炭企业会上这个名单,以及会受到什么处理。但多年来,煤炭和发电这一对合作伙伴的相爱相杀一直没有停止过。
3亿吨+零关税的组合拳
燃料成本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2021年以来,煤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亏损。虽然近期煤价有所下跌,但仍处于高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煤电企业持续大幅亏损,部分企业现金流异常紧张,增加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风险。由于热力价格大部分涉及到民生,热价难随燃料成本上涨而疏导,热电联产企业也呈现大面积亏损状态。”
报告还谈到,虽然国家煤炭增产保供政策措施效果明显,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10.8亿吨,同比增长10.3%,但今年以来电煤价格总体呈持续上涨态势,导致一季度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1300亿元左右。
为了稳定煤炭价格,缓解上下游矛盾,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在出炉。
4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公告,公告显示,为加强能源供应保障,推进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按程序决定,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受国际大宗能源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煤炭、原油、天然气进口均不同程度下降。中电联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进口煤炭5181万吨,同比下降24.2%。
“之前由于进口煤较国内煤价仍处于倒挂形势,国内终端采购较少,市场实际成交有限,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补充效应减弱。再加上受国际局势影响,国际煤炭的贸易流向发生了变化,欧盟等国增加了对于印尼、澳大利亚等国的煤炭采购,市场供求关系偏紧、不确定性增大。”煤炭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零关税政策有助于缓解国内进口煤采购价格倒挂,进口煤量或有回升。
除了为进口煤开绿灯,还有国内的增产保供。4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专门提到了能源保供增供举措,首先就是强调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其中,一个具体目标是,“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在会议上表示,从之前的煤炭规划意见来看,煤炭产量增速是远低于电力用煤增速的。他谈到,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中,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难度加大,季节性及极端天气下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将明显增多。
中电联在《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建议,尽快落实国常会提出的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的目标任务,为疫情后能源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回升做好准备。包括,督促各地煤矿复工复产,对于未达产的煤矿和地区要进行通报;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尽快形成煤矿应急备用生产能力;尽快补足电煤中长期合同,消除全覆盖缺口;加快推进中长期合同履约核查工作,督促签约占比未达要求的责任方企业进行整改等等。
为了让煤炭企业增加供应,让资金捉襟见肘的煤电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金融支持是重要的桥梁。
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国家开发银行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能源保供专项贷款1230亿元,支持煤炭企业增产增供,涉及煤炭产能约10亿吨;助力煤电企业电煤采购,可使全国煤电装机增加10余天储煤量。
电力业内人士则表示,希望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等企业和项目不违规抽贷、断贷,能维持企业资金链正常运转,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出现缺煤缺气停机问题。
煤电改造潮再起
300克煤耗目标不是梦?
在煤价持续高位徘徊的情况下,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的迫切性和意义更为凸显。
4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谈到要推动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全年改造规模超过2.2亿千瓦。
“由于工期原因,到2025年水电、核电项目的投产规模是比较确定的,水电达到4.35亿千瓦(含抽水蓄能6500万千瓦),核电7000万千瓦。按目前气电发展节奏,气电将达到1.5亿千瓦。预计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达到10亿千瓦左右。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征,能够参与电力平衡的有效容量低。考虑配套电化学储能设施,新能源可参与电力平衡的容量仅为10%-15%。”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算了这样一笔账。
张琳表示,“十四五”期间,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加近4000亿千瓦时,2025年达到9.5万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加4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排名第十位国家全年用电量总额,保证电力供应安全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为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十四五”期间需要适度发展煤电项目。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表示,“十四五”期间预计全国煤电装机将新增1.5亿千瓦,煤电发电量年均增长2.4%左右,2030年前后,全国煤电装机达峰。
煤电机组实际的潜在改造数字可能远超2.2亿千瓦。在全国煤电“三改联动”典型案例和技术推介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提出,“2021年我国煤电度电煤耗大约为305克,尽管已经优于美国和德国、仅次于日本,且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占比已经超过50%,但亚临界机组还有近4亿千瓦,这部分机组的煤耗明显偏高,需要尽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他还谈到,大电厂覆盖范围内还有一些20蒸吨甚至10蒸吨的燃煤小锅炉和运行年限长的小热电,应当抓紧实施替代。
近年来全国煤电平均供电煤耗持续下降,但后续工作的难度更大。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介绍,“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电力行业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火电供电煤耗持续下降。“2020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煤耗为305.5克标准煤/千瓦时,比2015年下降9.9克/千瓦时,比2010年下降27.5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64.5克/千瓦时。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20年,供电煤耗降低累计减少电力二氧化碳排放66.7亿吨,对电力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36%。”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提出按特定要求新建的煤电机组,除特定需求外,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且供电煤耗低于27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机组。设计工况下供电煤耗高于28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煤电机组和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煤电机组不允许新建。
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
某煤电厂内部人士认为,综合考虑机组类型、服役年限以及区域特点、电热负荷等情况,因地、因机施策,实现全国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以我所在的电厂为例,2018年煤耗305.32克/千瓦时,通过技术改造等优化措施,煤耗持续下降,2021年已降至290.14克/千瓦时,创历史最好水平。”上述人士说。
中电联《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建议,对不同类型的机组采用不同的供电煤耗改造基准线,不“一刀切”,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疏导“三改联动”技改成本。
“若进一步提升煤电利用效率与清洁化水平的同时,大力压降散烧煤和工业用煤,用煤结构进一步向电力倾斜,其他行业用煤及散烧煤需求控制在预期范围内,电煤供需方可基本实现平衡。”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这样说。